农村人一闲,就喜欢聚在一起聊天,跟他们交流的多了,就会发现,他们说的话很有道理,一些常用语,我们统称为俗语,简单,直白,有趣味。农村人虽然读书不多,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上的知识储备量并不少,俗语其实是一套专属于农村人的独特的知识体系,听到即赚到。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句农村人挂在嘴边的俗语,叫做“哥走侄不亲,姐去门槛断,兄死叔就嫂”啥意思?你听过吗?
“哥走侄不亲,姐去门槛断,兄死叔就嫂”,什么意思呢?这句俗语是与农村很现实的亲情有关,意思是说,哥哥过世之后,侄子与叔叔一家就生分了,没有了往日的亲情关系;姐姐过世后,那么和姐姐的一家人之间就算是断了来往;如果兄长死了,弟弟恰巧还没有成家的话,那么嫂子就会改嫁给小叔子。
“哥走侄不亲”,哥哥死了,侄子与叔叔一家就会慢慢产生隔阂。这种情况在农村还是比较常见的,多是和钱、利益有关。有的在哥哥死了后,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,作为叔叔,竟和侄子动刀子了。哥哥去世后,侄子,作为哥哥的儿子,继承哥哥的家业,是合情合理的,但父母还健在,叔叔就认为,侄子应该替死去的父亲承担义务,给老人也分点家产。侄子要是不同意,就会引发矛盾,闹到最后,就会演变成动手打人的闹剧。这种现象在我们看来,似乎就不是很理解了,但在农村人看来,这是很正常的,不是啥怪事。
“姐去门槛断”,姐姐去世后,做妹妹的,理应避嫌,最好就不要再登姐夫家的门槛了,农村有句俗语:“姨表亲,不叫亲,死了姨娘断门亲”,跟这是一样的道理。姐姐死后,妹妹要是还去姐夫家走亲戚,肯定是会被人说闲话的,即使啥都没有,但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。在农村,姐夫和小姨子,容易被人拿来说事,备受诟病。做弟弟的,姐姐在世时,经常去看望姐姐,是理所应当的,姐夫也会很欢迎弟弟来。但姐姐要是不在了,弟弟就会减少去姐夫家的次数,因为姐姐是维系小舅子与姐夫关系的纽带,纽带断了,来往自然就不会紧密了,时间一长,这门亲戚就该断了。
“兄死叔就嫂”,在今天看来,这种事是违背伦理道德,是不合理的,但在以前的农村,却并不少见。家里面穷,弟兄好几个,好不容易凑够钱,给老大娶来了媳妇,可是天有不测风云,老大年纪轻轻就去世了,他的媳妇早晚都是要改嫁的,与其嫁给别人,不如让她嫁给自己的小叔叔。这样一来,能省下礼钱,还能解决婚姻问题,传宗接代。发展到今天,时代变了,观念变了,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,不用受他人的支配了。
“哥走侄不亲,姐去门槛断,兄死叔就嫂”,这句农村俗语的解释,就说这么多,俗语有精华,也有糟粕,合理的地方,我们可以拿去用,不合理的应该果断拒绝。你赞同小编说的吗?你还听过哪些有趣的俗语呢?欢迎留言,和大家一起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