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时代新词,“工匠精神”被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。
什么是“工匠精神”?有人说它是慢工出细活,有人说它是专一,还有人说是一种把事情做好的欲望。
在全国人大代表吕华荣眼里,工匠精神建立的根基,来自于对岗位的奉献和热忱;建立的基础,更是脚踏实地、干事创业的新时代雷锋精神。
如何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,增辉“双创”?3月10日,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用他们自身的故事,或者是他们身边的一个个鲜活案例,为这个时代精神添上生动的注脚。
全国人大代表吕华荣。
全国人大代表 吕华荣
从工厂到人民大会堂她拎着2斤重熨斗站了18年
吕华荣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朴实。四川老家种地18年后,又在温州熨了18年西服,这位普通西服整烫工拎着2斤重的熨斗,用自己对工作的踏实付出,成为了中国“打工妹”的代言人,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中最接地气的人之一。
西服整烫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,常年握在手里的熨斗足有1公斤重,还要时常保持一个姿势低头站着。当一起进公司的几十名姐妹,相继辞去了这个工作时,吕华荣坚持了下来,而且一站便是18年!
吕华荣所在的公司很多成衣属于高级定制,对整烫的要求较高,一套面料高档的西服如果烫得不好,品位就会大打折扣。她很在意经过她精心熨烫的衣服是不是更合身,是不是会让穿着的顾客更精神。“她说,看着自己烫出来的衣服给别人带去风度是一种享受。”吕华荣的一位老乡这么解释她坚持下来的原因。她的坚持换来了成绩。
2009年的“五一”表彰活动中,全国共有116名农民工获得“五一劳动奖章”,吕华荣是温州市第一位获此劳动奖章的外来农民工。随后,她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。
“其实我做的事人人都会。”她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,但是手提2斤重的熨斗,一丝不苟地做了十多年,有时候,为了熨平一个衣领,要先后返工十多次,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。“这是一种工作态度,脚踏实地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。”